秘魯北部尋根之旅

[複製鏈接]
作者: Luar 发表于 2010-8-15 09:22:02
20308 28
本帖最後由 Luar 於 2010-8-15 10:08 編輯

簡介

至去年八月從東非烏干達返港,小弟已經計劃在今年中到南美洲走一趟。惟公事繁忙,要到四月才決定出發,全程維期32天。南美洲包括多個國家(圖01)。本想打算到厄瓜多爾及秘魯北部,主要尋找多個阿瑪遜百合(Eucharis)及狹管蒜(Stenomesson)品種。後來經詳細考慮,決定只前往秘魯北部其中三個省部,包括卡哈馬卡省部(Department of Cajamarca)、阿馬遜省部(Department of Amazonas) 及聖馬丁省部(Department of San Martin) (圖02)。「省部」這種地域區份名稱全世界只有在秘魯才有。「省部」界線只是次於國界,而「省部」界線次級分別是省份界線(provincial boundaries),及地區分界(district boundaries)。

由於這次秘魯之旅所見多個種類植物、風景及趁機會觀光當地古蹟及博物館,我將會以旅遊日記方式按行程先後與各版友分享。但由於這次秘魯之旅主要目的是走訪球根植物的原產地,我決定將這篇文章發表於「球根植物版」。如果管理員、各版主或版友認為有必要將此文移往別個版塊,我沒有意見。


行程

今次行程途經南非開普敦及南美洲阿根庭,主要探訪友人。至於秘魯北部行程,是先從卡哈馬卡市出發,並走訪卡哈馬卡省部南部山區,再沿卡哈馬卡省部東部山區(安第斯山脈北段高達海拔4,000米) 並進入阿馬遜省部安第斯山東面山腳然後進入聖馬丁省部沿阿馬遜盆地外圍熱帶氣候區走,涉及泛圍甚廣。


本帖及以下全文包括所有照片未經許可不可轉貼及下載
圖 02-秘魯各省部.jpg
圖 01-南美洲.jpg

評分

2

查看全部評分

Luar 發表於 2010-8-15 09:34:56 |顯示全部樓層
行程第一部份:卡哈馬卡省部

從阿根庭到利瑪(秘魯首都)後轉乘秘魯前往卡哈馬卡市,機程需時三個多小時。卡哈馬卡市位於安第斯山脈約海拔3,000米。我雖然沒有太大高山反應,但行動急速時呼吸會有小許困難,需稍作休息。

卡哈馬卡市是個深受西班牙文化及天主教影響的城市。從市內充滿早期西班牙殖民時期建築及天主教堂就感受當地探受外來文化影響的程度(圖03至圖05)。此外,秘魯本身亦有獨特的建築風格,就是在建築外加建的露耋(圖06)。而秘魯山區亦住有多個不同族係的原住民(圖07),他們繼承多個古代文化(包括查查普雅Chachapoyas、查維Chavin、陳陳Chan Chan、莫加Moche及林伯克Lambayeque等),這些古文化遺留的古物亦可以在卡哈馬卡市內博物館的展品觀賞到(圖08)。可惜這些原住民的文化延續正嚴重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衝激,這些文化可能在下個世紀會完全消失。
圖 08-卡哈馬卡市內博物館部份展品.JPG
圖 07-卡哈馬卡市所見的原住民.JPG
圖 06-卡哈馬卡市內的典型建築風格.JPG
圖 05-卡哈馬卡市內博物館.JPG
圖 04-卡哈馬卡市內教堂.JPG
圖 03-卡哈馬卡市內教堂.JPG
Luar 發表於 2010-8-15 09:37:23 |顯示全部樓層
卡哈馬卡市位於原產球根類植物的產地氣候區,在市內大宅的庭園不難找到球根類植物的踪影(圖09及圖10),可見當地居民對球根類植物亦產生濃厚興趣。不過,要探討球根植物的產地環境,就必須要到野外去。
圖 09-在卡哈馬卡市內園林盛開的朱頂蘭.JPG
圖 10-在卡哈馬卡市內園林將要開的bukasovii朱頂蘭.JPG
Luar 發表於 2010-8-15 09:39:23 |顯示全部樓層
我先從卡哈馬卡市向西南面方山區出發。發覺很多山坡已被開發作農業用途(圖11),這亦代表要找野生球根植物就必須跑到更偏遠,目前仍未受到人為破壞的山頭去。結果我就在一個山崗發現到一個不知名的粉紅狹管蒜(圖12及圖13)。此種矯小,植株不過15厘米,主要生長在陽光充沛的石隙間。

第二天往卡哈馬卡市北面山區方向走,途經一小鎮,並發現公園內的erubescens文殊蘭正含苞待放(圖14)。文殊蘭包含差不多100個品種及亞種,主要產於澳亞大陸及非洲。產於美洲的文殊蘭品種數量不多,但是erubescens文殊蘭在中、南美洲分佈甚廣,自北方墨西哥、危地馬拉及波多黎各至委內瑞拉、秘魯及南面的巴西都有它的踪影。
圖 11-在卡哈馬卡市以外的山區.JPG
圖 12-在卡哈馬卡市以外山區盛開的粉紅狹管蒜.JPG
圖 13-在卡哈馬卡市以外山區盛開的粉紅狹管蒜.JPG
圖 14-在卡哈馬卡部Chilete鎮見到erubescens文殊蘭快將開花.JPG
Luar 發表於 2010-8-15 09:41:27 |顯示全部樓層
秘魯是全球產金年產量排行第五的國家。在卡哈馬卡市北面山區有多個金礦場(圖15)。不過,採金夢似乎不會發生於我身上。我對山區村民(圖16)及景色興趣比較濃厚(圖17)。只要細心觀察往往有所發現---在一個坡地就給看到一束束盛放的橙紅狹管蒜(圖18及圖19)。此種又名秘魯狹管蒜,在秘魯分佈甚廣。稍後我不在不同地點看到此種。
圖 15-Bambamarca市外山區的金礦場.JPG
圖 16-Bambamarca山區的原住民.JPG
圖 17-Bambamarca外圍的山區.JPG
圖 18-在Bambamarca外圍山區盛開的橙紅狹管蒜.JPG
圖 19-在Bambamarca外圍山區盛開的橙紅狹管蒜.JPG
Luar 發表於 2010-8-15 09:44:12 |顯示全部樓層
行程第二部份:阿馬遜省部

離開卡哈馬卡省部往東北方向走,就進入阿馬遜省部安第斯山主山脈。這裡高聳的山脈超過海拔4,000米,但分格山脈之間是不過海拔幾百米的狹谷。要通過這些山脈就必須沿迂逈山徑走,又要攀上走下過千米的落差。結果一條在地圖上顯示的直路往往要花十小時以上才走完(行車時間)。不過,美景當前,加上全程觀察球根踪影,要走這樣長路是值得的。

在阿馬遜省部珈也珈也鎮附近山區盛開的珈也珈也狹管蒜(圖20及圖21),是智利Ravenna博士發現及形容的,但是我認為此種與橙紅狹管蒜無異。琍馬斑巴山區是阿馬遜省部一個極美麗的自然風景區。在這個山區,我看到巨型狹管蒜(Stenomesson incarnatus)盛開(圖22至圖24)。此種花色有艷紅、橙紅、橙色、粉紅等。但在琍馬斑巴山區所開的全是橙紅色。此外,在琍馬斑巴山區大約海拔4,000米的寒帶氣候區,一種藤本百合(Bomarea sp.)正在寒風中盛放(圖25)。藤本百合一段都長有外型像薯仔的塊根。
圖 20-在亞馬遜省部珈也珈也鎮附近山區盛開的珈也珈也狹管蒜.JPG
圖 21-在亞馬遜省部珈也珈也鎮附近山區盛開的珈也珈也狹管蒜.JPG
圖 22-在亞馬遜省部琍馬斑巴山區盛開的巨型狹管蒜.JPG
圖 23-在亞馬遜省部琍馬斑巴山區盛開的巨型狹管蒜.JPG
圖 24-在亞馬遜省部琍馬斑巴山區盛開的巨型狹管蒜.JPG
圖 25-在亞馬遜省部琍馬斑巴山區盛開的藤本百合.JPG
Luar 發表於 2010-8-15 09:45:53 |顯示全部樓層
從琍馬斑巴山區往西北向四里典鎮方向走海拔開始減低至3,000米以下,但這個地區屬旱地,因此,這裡有各樣仙人掌生長(圖26及圖27)及各種奇花異卉。在山坡上外型貌似拖鞋的蒲包花給山區增添色彩(圖28)。
圖 26-生長在亞馬遜省部琍馬斑巴山區的仙人掌.JPG
圖 27-生長在亞馬遜省部琍馬斑巴山區的仙人掌.JPG
圖 28-在亞馬遜省部琍馬斑巴山區盛開的蒲包花.JPG
Luar 發表於 2010-8-15 09:48:47 |顯示全部樓層
通往四里典鎮的山區小徑極為美麗(圖29至圖31)。我在這裡忍不住手拍了不少照片。四里典附近山區亦長有不同種類植物,包括樹蘭(圖32及圖33)、橙紅狹管蒜(圖34及圖35)及糙葉草胡椒(圖36)。
圖 29-在亞馬遜省部四里典山區.JPG
圖 30-在亞馬遜省部四里典山區.JPG
圖 31-在亞馬遜省部四里典山區.JPG
圖 32-在亞馬遜省部四里典山區盛開的樹蘭.JPG
圖 33-在亞馬遜省部四里典山區盛開的樹蘭.JPG
圖 34-在亞馬遜省部四里典山區盛開的橙紅狹管蒜.JPG
圖 35-在亞馬遜省部四里典山區盛開的橙紅狹管蒜.JPG
圖 36-生長在亞馬遜省部四里典山區的糙葉草胡椒.JPG
Luar 發表於 2010-8-15 09:51:27 |顯示全部樓層
離開四里典鎮再返回琍馬斑巴鎮,並在當地餐廳吃午茶。但發現餐廳竟然有老鼠。其實這些並非過街老鼠,而是葵鼠(圖37及圖38)。其實在秘魯安第斯山區居民,都喜歡在屋內飼養葵鼠作為食物。炸葵鼠是秘魯安第斯山區一種地道菜色。在圖39中穿藍衫女士後右方掛起的就是剛去皮的葵鼠,待風乾後就可以炸。

琍馬斑巴附近有一所當地有名的古物古蹟博物館,收藏大量出土古物(圖40至圖42)。這個博物館是必到的旅遊景點。
圖 37-在亞馬遜省部琍馬斑巴市內餐廳後園見到的天葵鼠.JPG
圖 38-在亞馬遜省部琍馬斑巴市內餐廳後園見到的天葵鼠.JPG
圖 39-在亞馬遜省部琍馬斑巴市內餐廳的友善職員.JPG
圖 40-在亞馬遜省部琍馬斑巴附近的查查普雅古文化博物.JPG
圖 41-在亞馬遜省部琍馬斑巴附近的查查普雅古文化博物內的展品.JPG
圖 42-在亞馬遜省部琍馬斑巴附近的查查普雅古文化博物內的展品.JPG
Luar 發表於 2010-8-15 09:53:31 |顯示全部樓層
離開琍馬斑巴往北方向查查普雅市(即阿馬遜省部首府)走,順道觀光古歸立文化遺址。古歸立文化其實主要先後包含查維及查查普雅古文化,及至這些古文化給後期印加文化入侵而消失。照片中看見原有的圓形破屋(圖43及圖44)、石刻(圖45)及在每一間屋地下必有的墓穴(圖46)。
圖 43-在亞馬遜省部歸立鎮附近的古歸立文化遺址.JPG
圖 44-在亞馬遜省部歸立鎮附近的古歸立文化遺址.JPG
圖 45-在亞馬遜省部歸立鎮附近的古歸立文化遺址內的古代石刻.JPG
圖 46-在亞馬遜省部歸立鎮附近的古歸立文化遺址內的地下墓穴.JPG
Luar 發表於 2010-8-15 09:56:40 |顯示全部樓層
在查查普雅市過了一晚明早向西北方向前弋達瀑布。這個瀑布總高度是741米,可分為兩個較小瀑布(圖47及圖48)。由於瀑布附近濕度高,叢林內長有盃花鳶尾蘭花(圖49)、苦苣苔科植物(圖50)及蘭花(圖51)。據當地居民,瀑布上半部長有大量不同種類的蘭花,但花期主要是九月至十月。我到訪時是六月,只看到幾個品種。

說起蘭花不得不提的就是產於聖馬丁省部霧沐斑巴市外山區的高域治南美拖鞋蘭(Phragmipedium kovachii)。由於發表此極度美麗蘭花後另植物學者及野採者重視,秘魯政府高度重視保育這個品種。連阿馬遜省部的自然保育機構和酒店都有介召此蘭花的宣傳海報(圖52及圖53)。不過,在聖馬丁省部霧沐斑巴市附近山區蘭場亦有野採高域治南美拖鞋蘭出售(圖54),成株售價約港幣300元,中/小苗售價約港幣100元。高域治南美拖鞋蘭喜潮濕清涼環境。此種在香港炎熱環境難以存活。
圖 47-位於亞馬遜省部的弋達瀑布.JPG
圖 48-位於亞馬遜省部的弋達瀑布.JPG
圖 49-位於亞馬遜省部的弋達瀑布範圍內盛開的盃花鳶尾.JPG
圖 50-位於亞馬遜省部的弋達瀑布範圍內盛開的苦苣苔科植物.JPG
圖 51-位於亞馬遜省部的弋達瀑布範圍內盛開的玉鳳蘭.JPG
圖 52-位於亞馬遜省部的弋達瀑布訪客室內展示的海報.JPG
圖 53-位於亞馬遜省部首府查查普爾市內酒店內展示的海報.JPG
abbr_07f29000d277e2fec0280058ef6fd0cc.jpg
Luar 發表於 2010-8-15 09:59:55 |顯示全部樓層
離開查查普雅市往西走到達伯盧斯鎮。從此鎮再向西走自大約20公里至45公里一般石崖就是staminosa犀牛皮(Rauhia staminosa)的自然產地。在圖55的石崖上就長有一棵,只要細心觀察就會找到! 這球的近拍照見於圖56。從圖片中看見犀牛皮於仙人掌並生,可以想像產地十分乾燥。一般而言,staminosa犀牛皮生長在石上,接受早上陽光(圖57及圖58)。六月是staminosa犀牛皮的花期。一棵正在盛放的staminosa犀牛皮,它深綠色的長筒花十分獨特(圖59)。
圖 55-生長在亞馬遜省部伯盧斯石崖上的staminosa犀牛皮.JPG
圖 56-生長在亞馬遜省部伯盧斯石崖上的staminosa犀牛皮.JPG
圖 57-生長在亞馬遜省部伯盧斯石崖上的staminosa犀牛皮.JPG
圖 58-生長在亞馬遜省部伯盧斯石崖上的staminosa犀牛皮.JPG
圖 59-在亞馬遜省部伯盧斯石崖上盛開的staminosa犀牛皮.JPG
Luar 發表於 2010-8-15 10:01:29 |顯示全部樓層
阿馬遜省部的西部氣候炎熱,宜種植稻米。在當地經常看見大片的水稻田(圖60及圖61)。吃過當地的米,覺得有點像泰國米。我曾經參觀當地一米倉,負責人說這些米主要是內消,但也有部份是出口,包括出口到中國去……
圖 60-亞馬遜省部開恩市附近的水稻田.JPG
圖 61-亞馬遜省部開恩市附近的水稻田.JPG
Luar 發表於 2010-8-15 10:04:42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Luar 於 2010-8-21 01:09 編輯

Please do not upload photos without permission

Please do not upload photos without permission
沿阿馬遜省部巴卦瑪拉容河北走便到達巴卦市。再沿山路走,看見石崖上長有第二個
犀牛皮品種(多花犀牛皮Rauhia multiflora)。在圖62的天然泥牆上就長有幾棵,版友們能在照片中找到它們嗎? 這幾球的近拍照見於圖63。圖中亦見到多花犀牛皮與仙人掌並處。在巴卦市北面接近拉拍加鎮一乾旱斜坡上,一球多花犀牛皮正接受午後直照陽光,葉片看似有點決水(圖64)。產地的仙人掌則喜歡乾旱的環境(圖65)。

相反,巴卦瑪拉容河谷環境炎然潮濕。當地森林原產一款小型蒜百合,十分可愛(圖66至圖69)。
圖 62-生長在亞馬遜省部巴卦石崖上的多花犀牛皮.JPG
圖 63-生長在亞馬遜省部巴卦石崖上的多花犀牛皮.JPG
圖 64-生長在亞馬遜省部巴卦石崖上的多花犀牛皮.JPG
圖 65-生長在亞馬遜省部巴卦的仙人掌.JPG
Luar 發表於 2010-8-15 10:07:06 |顯示全部樓層
行程第三部份:聖馬丁省部

聖馬丁省部位於秘魯東北部,其東部就是阿馬遜盆地外圍熱帶氣候區。省部內有多條主要河流,當中瑪拉容河沿東北方流向羅拉多省部(Department of Loreto),並連接阿馬遜河的上游。而聖馬丁省部西面是第斯山東面山腳,因此聖馬丁省部氣候包含低山氣候及熱帶河谷氣候。

我原意往聖馬丁省部東南面一處河谷尋找三個阿馬遜百合品種,但由於這處山路情況極惡劣,加上到達後發覺當地原有自然植披因各種人為因素(例如農業發展、道路擴闊工程及河道汚染等)已經消失,結果所有阿馬遜百合品種都找不到。不過,在聖馬丁省部較高處山坡上都看到不同熱帶植物盛放鮮花,包括倒掛金鐘花(圖70)和Sobralia竹葉蘭(圖71)。球根類植物方面,聖馬丁省部除了是幾款阿馬遜百合之外,它亦是小型朱頂蘭(Hippestrum traubii)的原產地。由於我到訪產地時不是花期,現帖家種的給(圖72)各版友了解這個品種的樣貌。在聖馬丁省部東南面一處原本是藍色阿馬遜百合(其實種名取材自此種藍色的種子外殼),據植物學報告,藍色阿馬遜百合生長在聖馬丁省部華基莎溪畔,但當我到達現場時,發覺這條華基莎溪已淪為汚水排放渠,不過,排放渠旁長了一大羣水鬼蕉(圖73)。失望之餘就完成這此秘魯北部尋根之旅。
圖 70-在聖馬丁省部森林內盛開的倒掛金鐘花.JPG
圖 71-在聖馬丁省部森林內盛開的Sobralia竹葉蘭.JPG
圖 72-小型朱頂蘭.jpg
圖 73-在聖馬丁省部華基莎溪畔的水鬼蕉.jpg
wong 發表於 2010-8-15 10:33:55 |顯示全部樓層
好POST......要置頂啦....

D原生球根實在太靚.....
kenny1017 發表於 2010-8-15 13:50:59 |顯示全部樓層
好奇一問, 請問有無什麼特別原因會使狹管蒜, 金鐘花 的花向下開?
KUNO 發表於 2010-8-16 21:11:00 |顯示全部樓層
讚!
又可以大開眼界!
Luar 發表於 2010-8-17 01:04:07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Luar 於 2010-8-17 01:37 編輯
好奇一問, 請問有無什麼特別原因會使狹管蒜, 金鐘花 的花向下開?
kenny1017 發表於 2010-8-15 13:50


Kenny:  謝謝你的題問,這是個很有趣的課題。

垂花性植物主要分佈在寒帶及熱帶雨林區。在寒帶氣候區,植物開出垂花作用是減低降雪對花重要部份(包括雄蕊及雌蕊、花粉等)造成嚴重傷害。此外,在積雪的環境日照給積雪反射,另傳播花粉的媒体(例如蜜蜂)難以鎖定花粉及花柱正確位置。相反,昆蟲前往垂花時是背向積雪反射,較容易鎖定授粉目標。在寒帶氣候區一些垂花性球根植物品種包括:Galanthus(雪花蓮)、Convallaria(鈴蘭)等。當然,不是每種生長在寒帶氣候區的植物都長出垂花。個別品種會建立適應大自然環境的策略。

至於狹管蒜和倒掛金鐘花,都是生長在熱帶地區。它們長出垂花作用主要保護珍貴的花粉免受經常下大雨被沖去。狹管蒜的垂花是讓當地一種飛娥在倒吊的姿勢下吸啜花蜜同時協助授粉。至倒掛金鐘花,它的垂花是切合蜂鳥在空中停留時吸啜花蜜。此外,阿馬遜百合(Eucharis) 比較大型的垂花在經常下滂沱大雨的環境中給予昆蟲一個暫時避雨地方同時讓它們協助授粉。因此垂花除了給植物一種了典雅害羞的外觀之外,它亦在自然生態擔當一定角色。
sammy 發表於 2010-8-17 01:17:28 |顯示全部樓層
謝謝分享,很詳細,像去了一次旅行
12下一頁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一級花友
  • 16

    主題

  • 127

    貼文

  • 7

    FANS

聯絡園藝館|手機版|HKplants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