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女性主義淺談香港婦女地位》

[複製鏈接]
作者: EddieOR 發表于 2013-4-9 18:29:52
12073 0
《從女性主義淺談香港婦女地位》


人的性別本是與生俱來,在傳統男權社會的建構下,女性往往被視為男性的附屬品,地位亦遠遜男性。女性主義的抬頭,就是從性別差異意識至女人既有之存在實況出發,展開多方面的反省和批評,包括爭取平權、反對身體客體化、反對物化、反對女性性化現象等。此外女性主義者亦提倡解構父權體制,促進社會的改革,使女性在經濟、精神和行動上都能夠獨立自主。

香港殖民地時期,港英政府開始關注女性在社會的權利。在過去五六十年,女性主義者在教育、法律、傳媒與形象、政治和社會福利等方面都為香港奠定了成功的基礎。不同範疇上,女性的地位亦有所提升,當中以已婚女性的相對地位變化最為明顯,主要有三方面的改變,包括家庭地位、職場地位和社會地位,它們相互影響,相互連帶。

(一)家庭地位

隨著社會變遷,已婚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竄升,這主要與家庭角色分配和決策權的轉變有關。縱使現今社會講究平權,傳統「女主內」的刻板分工模式仍然存在,不同的是女性同時要兼顧「外」,婦女不但要照顧丈夫的兩老,而且會被預計為家庭的經濟來源之一,婦女亦需周而復始操持家務,在育有子女的家庭中,管教子女亦是由母親主力包辦,父親偶爾才代勞一些工作,縱然婦女在家庭角色分配的變化少,但卻由傳統理所當然的女性「物化」、「工具化」轉變為被受尊重的「靈」。現今香港,不少丈夫願意與妻子分擔家務,在街市亦會見到男性買菜的情形。當妻子邀請三五知己到家中歡聚,抑或是耍麻雀牌,丈夫亦樂意為她們準備飲品和小食,這種已婚女性地位的提升與女性主義所爭取的平權痛癢相關。

回顧五六十年代至今的香港家庭權力結構,婦女的決策權亦裊裊上升。去年,婦女事務委員會發佈一份有關香港如何理解婦女在家庭地位上的調查結果,調查發現大部份受訪夫婦表示家庭事項的決策權由配偶共同決定,包括居住地區、生小孩計劃、投資、家庭活動和照顧長者的安排。值得留意的是,家庭中的日常事務如起居飲食、照顧子女、安排子女的教育和課外活動均由女方作最後決定,可見「女主內」的概念仍然根深柢固,但必須承認的是,權力結構已有所改變,婦女所涉及的決策範圍更廣,力度亦更強,可見婦女亦能作主張,慢慢步向女性主義者所期望的結果。

(二)職場地位

現今香港社會發展的趨勢,是不分性別、年齡、婚姻狀況,量才而用,選人唯賢,這使婦女在職場上能夠與男性共同馳騁,但女性主義者認為在傳統守舊的男性主管眼中,婦女對工作的熱誠和能力常被質疑,這使婦女在職場上的地位遠遠落後男性。一般對婦女的質疑有二,第一,婦女被視為家庭照顧者,雇主質疑婦女能為事業作出多少的犧牲,第二,雇主認為婦女在懷孕和坐褥期間,會削弱公司的總體效率和產能,以及增加人事成本上的開支

去年國際婦女節期間,平等機會委員會指出,在2008至2010年間,懷孕歧視的投訴均佔五成以上(佔51-53%),情況嚴重,當中的歧視個案包括雇主不僱傭懷孕婦女、女性僱員產後被調離崗位等。女性主義學者主張「應將孕婦視為病人,應將產假視為病假」,縱使有更多的婦女投入勞動市場,但追求經濟效益而忽略人性的處事方式阻礙婦女升遷。過往亦有調查指出,即使香港有《家庭崗位歧視條例》和《性別歧視條例》,但經濟衰退對職場女性的衝擊大於男性,資訊科技部、工作經驗少和婦女員工通常是首批被裁的員工。可見,已婚並且未生兒育女的女性,其地位遜色於其他女性,相比起男性更甚。

(三)社會地位

反顧社會地位方面,社會地位意指個人在社會中由眾人所賦予的評價階層,香港婦女在社會地位上的提升稍微,可從婦女擔任社區組織的領袖和婦女參政兩方面探究。去年,婦女事務委員會發佈的《香港的女性及男性對婦女在社會上地位的看法》調查結果顯示,有協助籌備活動經驗的女性人數(33.3%)比男性(26.8%)略多,在女性義工中,已結婚的更近七成,至於在擔任幹事、執委、董事和領袖方面,女義工的數目(26.6%)與男義工的數目(25.2%)相若。可見,不論男女、不論婚姻狀況,所有人都有相對平等的機會去擔任要職,婦女亦與男性有同等的發展機會,而且亦不像職場方面,婦女會因懷孕而受到不公平的對待。

官場能反映婦女在社會地位層階的高低。功能組別的選舉制度不但對婦女造成間接的歧視,而且導致婦女未能平等參與政治,第一,它往往把家庭主婦排於門外;第二,某些功能組別如商界、金融、地產等都是以機構為單位,而婦女甚少為、難為機構的最高決策者;第三,功能組別以工商專業人士為主,基層的代表較少。不少女性主義團體(例如平等機會婦女聯席)認為要成功爭取平權,必需要廢除功能組別,讓婦女能夠與男性進行公平競爭和發展。

婦女事務委員會的調查結果亦顯示,社會上約四成人士同意男性較勝任政治領導工作(38.7%),而女性則較擅長社區服務(43.8%),反映社會對男女在政治及社區工作的參與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性別定性觀念。可見,婦女在參政道路上舉動荊棘,難以獲得社會大眾認同。

過在五六十年,香港婦女在家庭地位、職場地位和社會地位都有改善,這與西方文化的影響,以及從港英政府到現今香港人對女性主義的反思息息相關,香港女性主義的佼佼者早已從教育方面入手,在學校教導莘莘學子,在電視廣告傳播平權訊息,在社區舉行婦女活動等。二零一三年的今天,香港婦女不但在家內家外都被受尊重,她們亦有機會在社會和職場大展所長,精英分子更會獲得「女強人」、「鐵娘子」等讚美。婦女在經濟、精神和行動上亦能獨立自主,在完全沒有丈夫的幫助下,亦能自決。從女性主義角度看,縱使現今亦有改善的空間,但這空間大小在時代巨輪的擠壓下,經已變得越來越小。

參考資料:
  • 區志堅、陳偉強、文愛娟、鄔斌豪(2011)。東西文化面面觀。香港:McGraw Hill Education (Asia)。
  • 李銀河(2005)。兩性關係。上海市: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婦女事務委員會(2011)。香港的女性及男性如何理解婦女在家庭、職場及社會的地位。香港:作者。
  • 新婦女協進會(2003)。香港婦女檔案。香港:作者。
  • 平等機會婦女聯席(2012)。婦女政綱。香港:作者。
  • 黎群英(2011)。香港懷孕歧視嚴重,婦女團體籲加強宣傳。2012年12月6日,取自香港新聞網,網址http://www.hkcna.hk/content/2011/0308/90522.shtml
  • 吳嘉苓(1999)。復興助產士降低剖腹產。網氏/罔市女性電子報,45。
  • 婦女事務委員會(2011)。婦女就業地位調查結果。2012年12月6日,取自政府新聞網,網址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102/14/P201102140142.htm

評分

1

查看全部評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聯絡園藝館|手機版|HKplants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