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錄
香港園藝館 返回首頁

ic2000hk的個人空間 https://hkplants.com/?46909 [收藏] [複製] [分享] [RSS]

日誌

豬籠草

已有 2020 次閱讀2011-7-24 22:57

豬籠草ˇ*



花期 : 觀賞期為全年



花語 : 財源廣進、沒有悲哀和憂愁、生活中需要有耐心



日照 : 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不耐寒,怕乾燥和強光。

豬籠草為附生性植物,常生長在大樹林下或岩石的北邊,自然條件屬半陰。夏季強光直射下,必須遮蔭,否則葉片易灼傷,直接影響葉籠的發育。但長期在陰暗的條件下,葉籠形成慢而小,籠面彩色暗淡。



管理 : 須生長在日照充足及潮濕的環境,需經常保持盆土濕潤,但溼度過高亦容易引起病蟲害。對於溫度的需求有很大差異,視乎不同品種而定。由於藉由食蟲獲得養分,土壤要求不高,如無法提供足夠昆蟲,利用人工施肥亦可得到良好的栽培效果。



病蟲害:常有葉斑病和介殼蟲危害。

豬籠草原產東南亞和澳大利亞的熱帶地區。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不耐寒,怕乾燥和強光。



豬籠草的生長適溫為25~30℃,3~9月為21~30℃,9月至翌年3月為18~24℃。冬季溫度不低於16℃,15℃以下植株停止生長,10℃以下溫度,葉片邊緣遭受凍害。



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不耐寒,怕乾燥和強光。豬籠草的生長適溫為25~30℃,3~9月為21~30℃,9月至翌年3月為18~24℃。冬季溫度不低於16℃,15℃以下植株停止生長,10℃以下溫度,葉片邊緣遭受凍害。豬籠草對水分的反應比較敏感。豬籠草在高濕條件下才能正常生長發育,生長期需經常噴水,每天需4~5次。如果溫度變化大,過於乾燥,都會影響葉籠的形成。豬籠草為附生性植物,常生長在大樹林下或岩石的北邊,自然條件屬半陰。夏季強光直射下,必須遮蔭,否則葉片易灼傷,直接影響葉籠的發育。但長期在陰暗的條件下,葉籠形成慢而小,籠面彩色暗淡。土壤以疏鬆、肥沃和透氣的腐葉土或泥炭土為好。盆栽上常用泥炭土、水苔、木炭和冷杉樹皮屑的混合基質。



水份 : 豬籠草對水分的反應比較敏感。豬籠草在高濕條件下才能正常生長發育,生長期需經常噴水,每天需4~5次。如果溫度變化大,過於乾燥,都會影響葉籠的形成。



繁殖培育:常用扡插和壓條繁殖。扡插繁殖:在5~6月進行。選取健壯枝條,剪取一葉帶一段莖節為插穗,葉片剪去一半,基部剪成45°斜面,用水苔將插穗基部包紮,放進盛水苔和盆底墊小卵石的盆內,並用塑膠大口袋連盆和插穗包起來,保持100%空氣濕度。插後保持30℃高溫,約20~25天可生根。壓條繁殖:在生長期於葉腋的下部割傷,用苔蘚包紮,待生根後剪取盆栽。播種繁殖:在原產地通過人工授粉,提高豬籠草的結實率。採種後立即播種,盆內基質用水苔,種子播在水苔上,經常澆水,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盆口用塑膠薄膜遮蓋。發芽適溫為27~30℃,播後30~40天發芽。盆栽豬籠草常用12~15釐米吊盆,必須在高溫高濕條件下才能正常生長發育,生長期需經常噴水。豬籠草的營養除通過葉籠吸取外,在植株基部需補充2~3次氮素肥料。盛夏期必須遮蔭,防止強光直射下,灼傷葉片。秋冬季應放陽光充足處,有利於葉籠的生長發育。每年2月在新根尚未生長時進行換盆。幼苗一般栽培3~4年才能產生葉籠。常有葉斑病和介殼蟲危害。葉斑病用5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介殼蟲用40%樂果乳油2000倍液噴殺。



施肥 : 土壤以疏鬆、肥沃和透氣的腐葉土或泥炭土為好。盆栽上常用泥炭土、

水苔、木炭和冷杉樹皮屑的混合基質。



豬籠草是一種會食蟲的植物,不過我們現在所能接觸到的都已經被馴化的差不多了,食蟲的功能已經漸漸退化了!

 

如果你到野外觀察,就可以見到捕蟲囊經常裝著半囊水。如果雨天盛水過多,捲鬚承受不了重量,它會自動傾斜,倒去囊內一部分水。這樣有利於發揮捕蟲囊的捕蟲作用,因為如果囊內盛滿水,昆蟲掉在水裡後就容易爬出逃逸。捕蟲囊的囊口內側囊壁很滑,並佈有蜜腺。蜜腺能分泌香甜的蜜汁,引誘昆蟲。囊蓋內壁也有蜜腺。捕蟲囊下半部的內面,囊壁稍厚,並有很多消化腺,這些腺體在昆蟲未掉入囊內時,已分泌出稍帶黏性的消化液儲存在囊底。消化液呈酸性,有消化昆蟲的能力。 有些人以為昆蟲墜入囊內後,囊蓋會自動關閉。其實它並沒有那麼靈敏。

 

當葉長成後,囊蓋是經常打開的,囊蓋的主要用途是它的內壁也有很多蜜腺,具有引誘昆蟲的作用。 掉進囊內的昆蟲多數是螞蟻,也有一些會飛的昆蟲如野蠅和蚊等。



捕蠅草ˇ*



栽培介質



捕蠅草偏好保水性佳、酸性的栽培介質。可以直接使用泥碳土或水苔來栽培,也就是完全只用單一種栽培介質即可。不過,水苔的價格較高,而且使用年限較短,但其較其他栽培介質乾淨,故水苔比較適合作為葉插或小苗的栽培介質。大株的捕蠅草比較適合使用成本較低的泥碳土。由於泥碳土的保水性強,而且質地較為細緻,因此完全只用泥碳土時可能會造成排水不良,容易積水。我們可以在泥碳土中加入少量的發泡煉石、珍珠石,亦可將泥碳土和沙以一比一的方式混合使用;事實上,在原產地的捕蠅草是生長在含沙的土地上,使用沙和泥碳土混合而成的栽培介質或許是最好的選擇。由於捕蠅草喜歡偏酸性的栽培介質,因此在沙子的選擇上以石英沙、矽沙或河沙為主;不可使用含有鈣質的沙,例如珊瑚沙或貝殼沙。



水份



捕蠅草喜歡潮溼的環境,因此可以用浸泡法來栽培,但其浸泡深度宜淺水位,以避免過份潮溼。





光照



捕蠅草生長在開闊的溼地上,那裡通常只有一些低矮的草本植物,與零星分佈的松樹,因此捕蠅草整天都能接受到大量的陽光。自然地,我們栽培捕蠅草也應該要提供足夠的光照。



栽培捕蠅草時,儘量放在陽光之下,或至少放在明亮的地方。若栽培地點光照不夠,則必須考慮使用人工照明。[請參考-食蟲植物園藝學-光照-人工照明]



我們通常可由捕蠅草的捕蟲器來評估光照是否充足。大多數原生種或園藝品種的捕蠅草在光照充足的栽培條件下,其消化腺體會製造花青素,使得捕蟲器內側呈現橘紅至紫紅色的色彩,甚至有些紅色品種的捕蠅草會整株都變成紫紅色。不過,另有一些園藝品種的捕蠅草其特點是全株綠色,即使有充足的光照,也無法使捕蟲器變紅。



光照不足的捕蠅草除了該紅的地方不紅之外,植株整體會變得更綠,這是因為在光照不足的情況下,捕蠅草必須製造更多的葉綠素以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因此植株會變得較綠。否則,在光照充足的條件下,一般的捕蠅草通常植株會呈現黃綠色,紅色品種的則會全株變紅。



若光照過於強烈,則會使捕蠅草晒傷;此時的捕蠅草會看起來變得枯黃,因此必須要儘早將晒傷的捕蠅草移到有遮蔭的地方。在台灣,夏季時陽光過於強烈,有時候會發生這樣的情況,應視情況加上遮蔽網,或將捕蠅草移到明亮,但不會晒到太陽的地方。





溼度



在一般的栽培情況下,捕蠅草並不需要很潮溼的空氣溼度,在通風良好的地方亦能正常生長。由於捕蠅草的栽培介質已經很潮溼,由栽培介質表面蒸發的水蒸氣所提供的溼度已經足夠;在較乾燥的地區可以將捕蠅草放在敞開的水族箱或塑膠槽中,如此即可維持捕蠅草周圍的空氣溼度。



在一般的栽培情況下,不要將捕蠅草栽培在密閉空間中,否則超高的空氣溼度只會帶來負面的影響,使得捕蠅草容易受到病蟲害的侵襲。絕對不要將捕蠅草放在密閉容器中並曝曬於陽光下,否則陽光及溼度將會帶來嚴重的溫室效應,使得容器中的溫度遠高於捕蠅草所能忍受的範圍,輕則使其生長停止,重則使植株死亡。



在室內栽培時,若經常放冷氣或除溼,可以考慮將捕蠅草放在水族箱中培養,再視需要覆上透明塑膠布或玻璃板,以提高空氣溼度。不過,仍不應令水族箱完全密閉,而要視情況調整水族箱上蓋開口的大小,以便空氣能夠流通,並維持適當的溼度。





施肥與餵食



在戶外栽培捕蠅草通常不用太過擔心食物不足,捕蠅草自己就能夠吸引一些昆蟲前來。若情況允許的話,可以另外用一個容器裝一些腥味重的東西,像是廚房切剩的魚肉,如此就可以招來許多的蒼蠅。

[使用腐肉來吸引蒼蠅必然會引起環境衛生問題,儘量不要使用這種方法]



不過,並非每個人的栽培環境都有昆蟲;另一方面,在室內栽培時,捕蠅草吃完所剩下的昆蟲軀殼不免有礙觀瞻,也可能引起衛生問題。因此,應該以施肥的方式來為捕蠅草提供養分。



由於捕蠅草主要由葉子來吸收養分,故肥料也應由葉子來吸收。在園藝上,施用在植株上的肥料稱作「追肥」,這一類肥料大多是化學肥料,必須溶在水裡後再噴灑到植株上,而肥料便會滲透進入植物體內。



在花市中常見的追肥品牌是"花寶",

一般追肥的使用量是稀釋一千倍後來使用,但由於捕蠅草對高濃度的肥料很敏感,因此,應再多稀釋幾倍,例如稀釋成四千倍後再噴灑到捕蠅草上。肥料的施用以將整株植株噴溼為原則;若有少量肥料流入土壤並無大礙。



施肥的時機在捕蠅草的生長季;春季到秋季之間約每個月施用一次即可。冬季時捕蠅草停止生長,若繼續施用肥料會造成肥傷。



無論是餵食還是施肥,寧可供給不足,也不要過量。營養不良的捕蠅草,只是生長狀況較差,無法長得很大,還可以生存數個月以上。但是,餵食或施肥過量往往會帶來嚴重的後果,捕蠅草可能會受到傷害,甚至死亡。許多初學者總擔心捕蠅草會不會餓著了,便為每一個捕蟲夾塞上一隻蟲,結果就使得所有的捕蟲夾變黑;施肥更是需要小心,因為肥料很容易被吸收,因此施肥一過量便會立刻令捕蠅草受到傷害。



休眠



在冬季時,若氣溫達到10度以下,捕蠅草會進入休眠。不過,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台灣地區)的冬季通常不夠冷、不夠長,捕蠅草不會完全休眠。有人指出[Camilleri T, 1998],若捕蠅草在數年之中都沒有休眠,則很可能會導致死亡。



因此,我們可以以人工的方式來促使捕蠅草休眠。在進入冬季時,將捕蠅草從栽培介質中挖出,剪掉葉子,只留下根莖,再以潮溼的水苔包裹這些根莖,並用塑膠袋包好,便可以放到冰箱中冷藏(4 C)。約冷藏三個月後,此時差不多已到春季,便可將這些冷藏過的根莖取出,再種回到栽培介質中,數個星期後便會長出芽來。



不過,捕蠅草是否一定要休眠尚無定論。在其他的相關資料中並沒有強烈要求捕蠅草必須休眠。我從未強迫捕蠅草進入休眠,但至今仍未有捕蠅草因此而死亡,而且在春季時也能正常開花。或許我的栽培地點(台灣北部)在冬季已夠冷,只要有一點休眠的跡象便足夠。或許還必須要進行更多的測試,來確定捕蠅草需要何種程度的休眠。
參考資料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105063006220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聯絡園藝館|手機版|HKplants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