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錄
香港園藝館 返回首頁

十邊的個人空間 https://hkplants.com/?41677 [收藏] [複製] [分享] [RSS]

日誌

永續栽培

已有 1186 次閱讀2011-3-6 14:23 |個人分類:永績栽培|

在報紙上看到「永續栽培」,近期愛上栽培農作物的我,對此產生了興趣 。
98年度台灣生態教育農園協會環境營造金字塔計畫
– 回歸自然 –
-
永續栽培概念應用於休閒農業環境設計之探討
中文摘要

前台灣雖然生態觀念已經萌芽,有機農產品亦己慢慢為社會大眾所接受,然
而更接近生態的永續栽培觀念仍尚未推廣,實令人有刻不容緩之感。在廿一世紀回歸自然的浪潮裡,休閒農業自不能囿於過去的作法,導入永續栽培系統,不但符合
現代人對有機農產品的需求、創造了多樣化遊憩體驗的可能性、由於其具生態的基礎,將是知性的生態之旅最佳之解說資源,而其與生活結合並回歸自然的作法,更
是鄉土教學的最佳教材;保存並善用資源的作法,將促使休閒農業永續經營。故此一符合生態法則且富有教育意義的永續栽培觀念,自是極值得推廣與應用的。

文首先探討永續栽培設計之基礎概念,並以永續栽培的養雞、與大規模的養雞之比較為例,瞭解永續栽培對休閒農業的貢獻,再以花蓮縣馬太鞍部落自古流傳的”生
態魚池”案例,作為將永續栽培系統導入休閒農業的最佳範例。最後就觀光農園、休閒農場、休閒農業區及市民農園等不同型態的休閒農業,依其特色提出導入永續
栽培系統的建議。期待未來可將永續栽培系統觀念推廣至休閒農業各個角落,再藉由休閒農業對遊客的影響力,廣佈至各種農業經營甚至到城市的各種家庭式的庭園
之中,而促使整個社會更加健康自然。
關鍵詞:休閒農業、永續栽培、多樣化遊憩體驗、有機農業、生態旅遊、鄉土教學

- 回歸自然 - 
永續栽培概念應用於休閒農業環境設計之探討

壹.
前言


一個休閒農場中的雞本是放著滿山跑的,遊客偶而會在山中小徑上遇到,頗有驚喜的感覺,一段時間後,場主抱怨說:「那些
雞啊,什麼都吃,什麼植物種在這裡都不能活」,於是他在雞舍外圍架起高高的鐵絲網,為的是不讓雞到處亂踏亂吃,破壤其他地方的景觀,但由外面看過來,這兒
可成了雞之看守所了。而在另一個農場中,場主解說時,指著他在果園中的雞,笑說:「他們都是我的「工」雞哦!整天工作不用工錢,把果園中的草清理得乾乾淨
淨!」看著整園公雞母雞都低著頭「努力工作」,令觀者不禁佩服起主人的智慧。

故事中,前一個場主視雞之亂踏亂吃為其缺點,後者則利用它的
這個特性,幫助農場的工作,是誰既輕鬆又有良好效果呢?逆向思考,的確是我們對待生命之負面表現時一項重要的處理原則,天生我物必有用,許多生物的天性皆
為求生存而起,必也有其道理,而永續栽培設計,正是一個把天地萬物順其性利用的栽培觀念,而正因其順勢而行,故得以永續的利用。
雖然永續栽培的觀
念可廣泛地應用於各種農業活動之中;而在不以生產量為重、而以品質、知性與感性並重的休閒農業領域中,應更有充分的空間可供發揮。依永續栽培設計之農業,
由於具生態的基礎,將是知性之旅最佳之解說資源,而其與生活結合並回歸自然的作法,更是鄉土教學的最佳教材。
觀之目前的休閒農業,多以各種口味的
農產品以及豐富有趣的農村生活體驗吸引遊客,講究有機農作或是重視生態的仍為少數,在廿一世紀回歸自然的浪潮裡,休閒農業自不能囿於過去的作法,而應以一
符合生態法則的經營為目標,並創造多樣化的遊憩體驗;而富有教育的意義的永續栽培觀念,自是極值得推廣與鼓勵的。文中首先針對永續栽培設計之觀念作一些基
礎的討論,並討論現有之案例,分析導入永續栽培設計之優點與所需面對的問題,最後則就休閒農業導入永續栽培作法探討各種可能性。

貳.
永續栽培之概念與應用實例

以下就永續栽培設計之概念做一簡介,並以養雞及一傳統永續栽培作法與休閒農業結合的實例以供參考:
一.
永續栽培的概念
永續栽培(Permaculture)這個名辭,由澳洲Tasmania大學的Bill Mollison

教授於1974年所提出,其主要的概念,在於「依各要素彼此間最合適的關係,將其以最有利的方式組合」「目的在於創造生態上健全及具有經濟效益的系
統」(江千綺譯,1999,p11、p9),這樣的概念,在中國農業科技界於1991年所出版的「庭院利用技巧」一書中,其中也有許多類似的想法,如提出
巧用場地、巧用空間、巧用勞力、巧用時間、巧用食物鏈、巧用市場及巧用風水等原則,講求各物種及與時、空間的最佳利用,更有許多精采的範例證明其可行之
處。其實,這套方法與我們早期工業尚未發達時所用的農作方式很像,當時無農藥、無肥料,自然只能用生物鏈的一物剋一物的觀念、以及廄肥、綠肥等方式來進
行;今日的永續栽培觀念雖是增加了更多的科學知識在其中,可向老祖宗學習的地方也不少。

簡單來說,永續栽培是充分運用生物之特性,發揮各生物間的互動關係,以減少最多人為操作干擾,以求得永續發展的一個栽培系統;其中,兼具了生態學、作物
學、園藝學、畜牧學等各種專業知識,各種不同的環境與產品,都有不同的永續栽培方式,本文恐無法述及有關實務操作的部分,但擬由以利用永續栽培觀念的養
雞、與大規模的養雞方式對休閒農業可能的貢獻為例,瞭解永續栽培可能帶來的效益,亦利用台灣花蓮縣馬太鞍部落長久以來一個永續性的”生態魚池”案例,說明
永續栽培系統導入休閒農業的可能情況。

二.
傳統栽培系統與永續栽培系統之比較-以雞之飼養為例
雞是一般農家及農場
中最常飼養的家禽類,一般以飼料於籠中餵養之,永續栽培設計則
鼓勵發揮雞的啄食與糞肥等功能,與其他的蔬菜或果樹等發揮相輔相成的功能,不但節省飼料,肥沃土壤,更可在維護管理上節省許多時間,故擬先以雞之飼養為範
例,比較其在園區景觀、遊客體驗、社會及生態上可能之貢獻。

表1:利用永續栽培觀念與大規模的養雞方式對休閒農業可能貢獻之比較表
項目
大規模的養雞方式 永續栽培下的養雞方法(其一)
略 述 以飼料餵養

公寓式的蛋雞籠
分齡養殖的大雞籠
以孵蛋機孵小雞
需定期餵食、打掃籠舍
為果園或菜園互相配合的區域,分區輪流飼養,共同區則提供雞舍及乾草,利用雞的啄食能力,整理栽植後土壤,亦有下肥之效,既而栽培作物,分區循環利用之,可減少果園或蔬菜園的整理工作
1.園區景觀
類似工廠或動物園的景觀,籠子成為主角,看到的是一群分齡飼養、不活潑、吃著天天一樣的飼料,等著被人吃的雞
與地形及樹籬結合的雞放飼範圍,在乾草場或耕後地上,努力啄食,或翻轉木頭尋找小蟲補充蛋白質,雞分成一小群一小群地活動
2.遊客體驗
視雞僅為一種”產品”
亦或是如動物園中的一種觀賞性的動物
對關在小籠中的雞產生憫心或氣憤感
認識雞天生的各種能力
瞭解雞真正的生命歷程
看到雞群在自然中覓食所產生的感動
聽到公雞啼叫聲
3.社會貢獻 有效率的生產
帶給人們正確的知識
令遊客產生愛護生物的感受
4.生態貢獻 無, 甚至有負面的影響,如大量生產下所造成的注射不良藥劑等問題,影響人類健康甚甚巨
與食物鏈相互連繫的作法,是一種不浪費能源的永續生產方式
生產健康的土雞


三.永續栽培系統與休閒農場遊憩行為結合之實例探討
-以花蓮縣馬太鞍休閒農場的生態魚池為例

續栽培系統之概念與發展雖然來自於國外,但台灣原住民的「生態補魚法」(Balakaw),郤是永續栽培的最佳範例,由於馬太鞍的水源一直未受污染,故這
套取之於大自然的補魚法至今仍為居民所沿用,目前他們正朝著休閒農業的方向發展,並將這套兼具生態與文化傳承的方法介紹給遊客,頗具參考價值,以下將進一
步說明。
1.
老祖宗的智慧-永續栽培設計的生態魚池簡介
位於花蓮縣光復鄉傳統的阿美族之馬太鞍部落,自古即流傳一套「生態
補魚
法」(Balakaw),馬太鞍人除了愛吃魚外,也愛抓魚,視捉魚為家族甚至全族人最重要的娛樂,每當婚喪喜慶結束後就會以婚喪喜慶儀式之名行捉魚吃魚玩
樂之實。並設置漁區養魚以供平日捕魚之用,以防魚類因漁而竭。其於溪中或漁區之中所捕獲之魚類,從河川的最底層到最上層可分下列幾種:泥鰍、鰻魚、鱔魚、
鱉、田螺;溪蝦、小蟹;溪哥魚、吳郭魚、鯉魚等。Balakaw捕魚法,乃馬太鞍人運用馬錫山下沼澤河川自然地形在河邊挖池,而開口迎向河流,平時魚兒可
自由進出。水池底層用中空的筆筒樹幹或麻竹筒排列,做為土虱、鰻魚藏身處所;第二層放置小竹束,適合小蝦棲息;第三層則放置空間較大之竹枝,小魚在其間悠
游而不受大魚威脅。平時魚兒可自由進出河流或池中,需要捕捉時先將出入口堵住,再依順序將池中物取出,利用魚簾、魚筌、手網捉魚,此一人工魚礁架構方式及
概念乃結合水中生態系(食物鏈)的觀念,十分特殊。(葉美秀,1988)此一捕魚法難得的是至今仍普遍為族人沿用,足可證明Balakaw真正是一套永續
性的栽培設計,老祖宗的智慧超越時空至今仍褶褶發亮。

2.
操作過程與遊客導入
目前馬太鞍部落基於其文化與生態資源
發展休閒農業,接受對文化與生態有興趣、且以「生態旅遊」觀念來進行活動的團
體;在活動的過程中,安排有「生態魚池」的體驗之項目,進行的方式,除了事先看錄影帶,及現場講解有關Balakaw的知識外,並讓遊客脫下鞋子、捲起褲
管、袖子,親自體驗實地撈魚的過程,並享受到那一剎那間找到魚的樂趣。
在整個操作過程中,由於蘊含相當多的生態知識,以及特有的馬太鞍人經驗傳承
之方式,故將可帶給遊客一個多樣化且新的體驗,這樣的體驗,不但瞭解到生態知識,更學習到原住民的文化及與大自然相處的方式,那的確是令人動容,與一般養
殖池中的釣魚活動所獲得的優越感或快感是截然不同的感受。參加過的遊客大都表示:那是一個令他們深深感動且印象深刻的一次旅遊活動。就如同一位遊客吳勝揚
在旅行筆記中所記載的:「…在生態魚池裡不見殘忍的捕殺,只有滿足的爽朗驚呼聲…回到自然的感覺太好了。兩天下來,優游其中,只有滿心的感謝。」(陳淑華
整理,1999)


參.休閒農業導入永續栽培系統之探討

承續上節之討論,本節首先提出永續系統所可能帶來的優點與其所面對的問題,再進一步探討在休閒農業中導入永續栽培系統的方向。
一.
導入永續栽培系統的優點

針對目前休閒農業所重視且密切相關的多樣化遊憩體驗、有機農產品、生態旅遊、鄉土教學及永續發展等方面,探討永續栽培之實施與休閒
農業發展的相關性。
1.
開發多樣化遊憩體驗的可能性

作永續栽培設計之先,必要先對生物本身及其所在之整個系統有透澈之瞭解,並鼓勵開發各種生物之多種可能
性的運用,如雞發揮其嘴、爪、糞肥之功能,及沙浴、搜尋之本能、並提供蛋、肉、羽毛的各項用途等,而在檢討各項生物本身的可能性時,也隨之讓不同遊憩體驗
發生的可能性增加許多,如雞不但可提供蛋、肉等各種食物、羽毛作為飾品、雞毛撢子、毽子等工藝品、其孵育過程、成長過程及動物行為等更可提供觀察及解說之
豐富資源。而在生態系統中視聽嗅味觸感等各項體驗被充分發揮,更是符合體驗經濟發展的時代趨勢。
2.符合現代人對有機農產品的需求
永續栽
培設計下的農產品,講求適地適種,並運用各種生物互相牽制或食物鏈的關係:肥料是直接來自於家禽家畜的排泄物或綠肥,而在病蟲害防治方面則以選擇抗病品
種、飼養青蛙、食蟲生物等等的方式來控制,故以永續栽培系統種植的作物,應是無化學肥料與農藥的,故符合現代人對健康飲食的需求。
3.與當地氣候、地形、人文密切配合,契合生態旅遊的要求

態旅遊乃因人們自覺於旅遊行為所帶給環境的巨大破壞力,進而引發的反省與呼聲,在遊客本身的行為方面,講求盡量不破壤生態、尊重當地文化的旅遊方式;而
「生態旅遊也造就了自然研究的發展,如賞鳥風氣大盛、自然觀察與記錄、野生動物攝影,或者藉著浮潛或潛水觀察生態環境」(郭岱宜,1999,p184)

永續性的栽培設計為一個不破壞生態,並與當地氣候、地形、人文密切配合的農業生產方式,故這樣一個結合自然與人文的農業生態體系,當可提供更多的資源鼓勵生態旅遊之推行。
4.與生活密切結合,為鄉土教學最佳的教材。

續栽培原始推廣於農宅之周遭,因那是最利於農場主人管理的地方,故也與農場主人之生活習習相關,其規模屬於小型,自給自足之外,才再供應市場需求,這樣的
規模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而鄉土教學著重於學童生長環境中各種事物的學習,為目前教育界所重視並大力推廣,各小學每周皆有鄉土教學的課程安排;而在永續系
統經營下的農業栽培系統,兼具生態性與生活性,為鄉土教學之最佳教材。
5.保留並善用資源,可使農場永續利用,促使休閒農業永續經營
農業亦是開發行為一種,處理不當即可能造成水土不良、土壤惡化、河川污染等惡果,而永續栽培設計講求與環境配合並善用資源,不但可使資源永續利用,並增加多種遊憩的可能性,休閒農場當可朝向永續經營的理想邁進。

二.
休閒農業導入永續栽培可能面對之問題
在推行之初,可能面對的問題農場中的人員是否有一致的觀念、是否有耐心建立永續栽培系統、所支援的知識或技術是不是足夠、以及條件是否可合適等,分述如下:
1.
農場中各階層工作人員觀念仍難一致
即使在農場主人的層次有永續栽培系統的觀念,但在其他管理及實作的農場工作,則常常遇到尚不能接受者,而上下觀念若難以一致,在實施上自然困難重重,需靠有心人苦心婆心解說並說明其優點,方能讓己習於現代農耕方法的農民接受。

2.
遊客需求不大,建立永續栽培系統易失去耐心
在初期建立永續栽培系統時,需要花費較多的心血讓其上軌道,而目前台灣遊客水準方慢慢由以玩樂導向型轉為求知導向型,由遊客方面來的推動力量不大,故以目前休閒農場忙碌的情況來看,除非業者極為有心,否則難以建立永續栽培系統。

3.
各種技術層面的問題仍未成熟
生物鏈之間的關係複雜多變,不同的自然環境、作物、養殖之間的生態關係,目前尚未有足夠的知識可供提供,或己有知識者,郤未有成熟的技術可順利達成,目前可行者,為參考現有書籍、模仿老祖宗的作法,並參考國外類似作物的永續栽培作法來試作,再由經驗中來學習。

4.
既有己受破壞之農場,短時間內難以改善
大部分的農場皆以現代化的方式來進行農耕或畜養工作,在導入永續栽培系統的過程中,除加入新作物外,亦需對目前的設施與作物作或多或少的拆除與改善,如大規模的養雞所建的雞舍,當然極不適於永續栽培觀念下的養雞所用之雞舍,這樣的拆除工作,極易因經費的問題受到阻礙。

三.
休閒農業環境設計導入永續栽培設計之建議
即使面對種種問題的挑戰,但基於長遠的發展考量,仍值得努力克服、累積經驗以發揮其優點,以下即依民宿村(休閒農業區)、觀光農園、休閒農場及市民農園等不同型態的休閒農業,依其特色提出導入永續栽培系統的建議如下:
1.
民宿村(休閒農業區)
休閒農業區通常是由區內有興趣於發展休閒農業的農戶及其附近的農地所組成,每戶人家或提供果蔬採摘、或提供餐飲,以或以民宿形式參與休閒農業的經營。輔導各家依環境、專長,發展自家之永續栽培系統,則生氣盎然的每一家農戶,都是適合遊客或學生住宿、參觀學習、體驗的場所。
以各戶農宅為中心,配合地理條件以及微氣候等,並依主人的特長興趣設計永續栽培系統中的各種作物或動物等。
一般可在周遭種植蔬菜、做一個小池塘養魚,種植各種的果樹及蔓藤類的蔬果,並在其間養殖一些家禽家畜,如此則住在民宿中的遊客可更體會到農業多樣化的面貌,更可採摘品嚐新鮮的蔬果,以及有機的食品
將屋內所產生的棄物資源,如廚餘、廢水等,循環應用於庭院中,將帶給遊客更完整的環保體驗與知識。

2.
休閒農場
休閒農場較之一般農戶通常規模較大,住宿區較集中,園地規模亦較大,可發展出較具規模、生物鏈較長的永續栽培系統。
作較深入的自然資源分析,依整體地形研判水流及各種種植園地應如何配置,並作最佳之組合與運用。
整體水資源的運用為極重要的一環,增加由上游到下游經過及停留於農場的機會,注意不同農耕活動所需不同的水量與水質,來安排其位置,並注意水岸系統的運用。
結合農作生產、家禽家畜鉰養以及水池系統的一個綜合示範場所,可成為一個生態農場。

3.
觀光農園類
觀光農園以較大規模之單一作物為其特色,活動以採摘果實為主,亦有非果樹類者如觀光菇園、花園等。
目前單一的採果活動略嫌單調,可加入家禽或家畜類,利用其除草、啄食落果及施肥的能力,與果樹之間形成小小的生態系。
在果園中或周圍,在不影響遊客動線的情況下,可間作一些植物,如種植引誘食蟲鳥類的樹、吸引蜜蜂之開花植物、作為綠肥之豆科植物等。
在適當的地方設置水塘養殖青蛙,或增加地被、原木、坑洞、草叢等,提高生態環境的豐富性。

4.
市民農園
市民農園特色是由一群對農作有興趣的人,在一片土地上一起耕耘,大多數為自種自消,為休閒農業中生產與生活結合的最佳代表,但在重視無農藥、無化肥的今天,應將生態觀念帶入市民農園之中,讓真正喜歡農作的市民,更能享受到多樣且有機的農產品。
鼓勵多樣化且適合本地生產的作物,並可輔導加入家禽家畜,利用海陸空(水池、田地、棚架)各種空間,創造多層次的利用。
設置有機堆肥場,並共同處理廢棄物,所製造出來的有機肥則發還各單位使用。
在市民農園周圍及各區塊之間,選擇適當的位置,種植一些引誘食蟲鳥類的樹,亦可設置水塘養植青蛙等,不但可使市民農園景觀更加優美,亦可降低蟲害之發生率。
5.
教育農園
教育農園由市民農園轉型而來,乃因應愈來愈多的鄉土教學需求而成立,在教育農園中,極具生態概念的永續栽培系統更是重要的設計原則,可在最小的單位基地面積上提供最多的解說素材。
可作為永續栽培的示範場所,盡量結合各種系統的可能性,並發展成不同的教育區塊,以供比較檢討,可帶給學童一個最好的農村生態教育場所。
由於永續栽培系統中有植物動物及水景等,亦可融入讓學童耕作的場所,可讓學童體認到身為生態系統一環之感受。
讓學童有機會參與簡易之永續栽培系統之設計與觀察、或提供製造有機堆肥,共同處理廢棄物等體驗。

肆.
結論與建議


前台灣的生態觀念雖然已經萌芽,有機農產品亦己慢慢為社會大眾所接受,然而更接近生態的永續栽培觀念仍尚未推
廣,實令人有刻不容緩之感。本文雖已對各種休閒農業提出可導入永續栽培作法之建議,但實際執行上,每個農戶、每個農場,皆是不同的個案,皆需量身訂作;最
理想的狀況是人人皆有這個觀念之後,能夠依本身的狀況進行永續栽培系統的設計。筆者在接觸到的休閒農業個案中,發覺己有農民能夠接受這樣的概念,目前並已
嚐試在其農場中進行一小部分的永續栽培系統的設計。這可能需要一段時間來驗證其可行性與成效,並不斷地修正之。期待未來可將永續栽培系統觀念推廣至休閒農
業各個角落,再藉由休閒農業之力,廣佈至各種農業經營甚至到城市的各種家庭式的庭園之中,則其影響力,當不僅於生產的層面,對於人民的生活相信亦會有一股
提昇的力量。

引用文獻
1.
江千綺譯,永續栽培設計,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
2. 秦永興編,庭院利用技巧,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1。
3.
郭岱宜,生態旅遊,揚智文化,1999。
4. 陳淑華整理,「鯨豚.馬太鞍之旅『經典田野體驗營』迴響」,經典雜誌,1999,
16:162-166。
5. 葉美秀,「農業資源在休閒活動規劃上之研究」,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系博士論文,1998。

http://www.o-farm.com/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33&Itemid=27
永續栽培設計證書課程2011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聯絡園藝館|手機版|HKplants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