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傳統名花介紹 木丹冬繡一山茶花

[複製鏈接]
作者: ChanKwingYin 發表于 2018-9-19 11:30:38
708 0

    

  中國為山茶屬植物的起源中心,全屬約220種,中國則有190種,主要分佈於長江流域以南各省,以西南部與東南部最為集中。在古代詩文中就有野生茶花的記載,如北宋陳與義《初識茶花》詩寫道:「伊軋籃輿不受催,湖南秋色更佳哉。青裙玉面初相識,九月茶花滿路開」。從全詩意境分析,茶花花開滿路,說明當時湖南有野生茶成片生長。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提到:「山茶產南方,樹生,高者丈許,枝幹交加,葉頗似茶葉,而厚硬有棱,中闊頭尖,面綠背淡,深冬開花,紅瓣黃蕊。」文中指出山茶主產南方。

    

古代茶花的育種與栽培

    栽培山茶由野生山茶變來,隨著山茶的長期種植,因自然雜交或受變動著的生態環境的影響,發生變異,經自然選擇與人工選擇,山茶不同品種陸續形成。從上述徐致中和陶弼的詩中可以看出,除金花茶以外,最初的山茶花色深紅,姿態單調。到了宋代,已出現「粉紅」、「紅百葉」、「玉環」、「日丹」、「玉磐」、「玉茗」、「都勝」等品種。山茶已有單瓣、半重瓣和重瓣類型,花色有紅、白、粉紅之分。

  山茶在栽培環境中,有時性狀會出現驚人的變異。據元代《山居新話》記載:「英德路治中馮公世安園中山茶一本,其花瓣顏色十三等,固雖出人為,亦可謂善奪造化之功者」。《滇雲紀勝書》提到沐氏西園的茶花顏色已有紫紅、朱紅、紅與紅白複色數種。正德《雲南志》提到,晉寧州天王廟前有奇山茶一株,花有粉紅、大紅、純白三色相間,冬月開花,謝時葩不落地,土人以為神異,不敢采。以上芽變現象與變異單株的發生,經選擇都會導致新品種的產生。

  明代山茶品種迅速增多。《本草綱目》列舉名品10個,除南山茶外,另有「寶珠茶」,該種茶花千葉含苞,歷幾月而放,花簇如珠,殷紅若丹,十分可愛。「海榴茶」,花蒂青。「石榴茶」,中有碎花。「躑躅茶」,花如山躑躅,即與杜鵑花相似。「一捻紅」,白瓣上帶有紅點。「宮粉茶」、「串珠茶」,花俱粉紅色。「千葉紅」、「千葉白」為重瓣品種。《華夷花木鳥獸珍玩考》將「宮粉」區分為「正宮粉」與「賽宮粉」,這兩種山茶和「真珠茶」,俱為粉紅色。「照殿紅」,花瓣大,色紅。此外,有「雲茶」、「菜梨茶」。《學圃雜疏》提到「蜀茶」,開花時,一株可達數千朵,色殷紅,密瓣,其大如杯。另提到紅白茶梅,看來這是茶梅的兩個不同品種。王圻《三才圖會》新提到「瑪瑙茶」,有黃、紅、白、粉四色為心,大紅為盤。「白寶珠」,九月發花,香清可愛。「楊妃茶」,有單葉、寶珠二種,淺深二色,花期較早。彭大翼《山堂肆考》提到,「茉莉茶」,花色純白繁多,花期長。何宇度《益部談資》提到四川山茶有:「雲南紅」、「石榴紅」、「謝萬定」數種,花朵大若芍藥,重瓣如同芙蓉。《群芳譜》新提到「焦尊白寶珠」,花似「寶珠」,而蕊白。菜榴茶,似山躑躅,還有「磐口茶」,花瓣圓轉。《長物志》提到「醉楊妃」,《瓶史》則提到「漳茶」。楊慎在《南唐浣溪紗》二首詞中,吟詠了「紅邊粉心小山茶」與「同心山茶」。

  以上引用的文獻可以看出,明代茶花的色彩更為豐富,除宋代已有的紅色、粉紅色、白色以外,還出現了朱紅、紫紅等深色品種,同時複色、間色、雜色,具有各種過渡色品種增加。「寶珠」的出現,說明茶花雌雄蕊瓣化現象繼續發展,從而使重瓣類型變多,花朵變得更為絢麗多姿。

  清代,山茶品種繼續增加。《花鏡》列山茶釋名19種,但絕大多數已在明代出現,其中所提「梅榴茶」,不知是否與「海榴茶」相同;「晚山茶」,花期較遲,二月方開。乾隆《滇黔志略》載,滇茶之種七十有二,大理茶花有黃、紫、紅、白四種,其大如碗,但具體品種名稱失傳。福建茶花品種也較多,「檳榔茶」,樹上兼有「日丹」和「寶珠」兩種類型的花。「粉口茶花」,大如「日丹」,而色淡紅。「蠟蒂茶花」,小如錢,粉紅色。道光《福建通志》引《閩產錄異》提到福州望恩里多百葉茶,其中以「錫丹」、「東方亮」、「六角紅」、「六角白」為上品;「東方亮」色如黎明,故名。又引《諸羅縣誌》提到,由日本傳入的洋山茶有「牡丹紅」、「荷蘭紅」、「麗春紅」等,其中「水紅金錢」,花較細小,如金錢大。「秋色平分」,花瓣顏色紅、白參半。另外,浙江茶花也較出名,乾隆《浙江通志》提到東陽縣有湘妃茶。民國《浙江續通志稿》引《溫州志》載,溫州茶品種有「百合寶珠」、「玉鱗」、「八寶」、「出爐銀」、「大紅」、「大白」、「玉樓春」、「抓破臉」、「粉茶」、「金盞銀台」、「御衣黃」、「舊衣黃」等等。

  綜上所述,中國人民在1000多年的山茶栽培實踐中,創造了許多山茶品種,其中如「紅寶珠」、「白寶珠」、「六角紅」、「六角白」、「千葉白」、「東方亮」、「鶴頂紅」、「楊妃茶」、「宮粉」、「瑪瑙茶」、「照殿紅」等仍為當今名品。最近幾年,在雲南大理巍寶山太子殿,發現一株明代種植的山茶為「桂葉銀紅」。在陝西平利縣秋坪鄉吳清溝發現一棵清代種植的川茶花為「粉紅片」。目前中國仍有茶花品種數百個,這反映前人為豐富茶花種質資源所作出的貢獻。大約在17世紀,一個半重瓣類型引種到日本,被稱之為中國茶花。18世紀,山茶傳入歐美,本世紀茶花又傳入大洋洲等地,從而成為世界的名花。

  古代選育茶花品種的方法,現所知甚少。《學圃雜疏》有文字記載:「余官莆中,見士大夫家皆種蜀茶,花數千朵,色鮮紅,作密瓣,其大如杯,云種自林中丞蜀中得來,性特畏寒,又不喜盆栽。余得一株,長七八尺……後當過枝,廣傳其種,亦花中寶也。」《益部談資》也有相似記載:「山茶有雲南紅、石榴紅、謝萬定數種,……土人自能接,他處所莫匹也」。由此可見,古代依賴「過枝」,亦即嫁接技術,以獲得茶花名貴品種。總之,當時主要是通過發現變異,再進行嫁接繁殖,以選育茶花新品種。應用此法,雖屬有效,但進程緩慢,並且新性狀出現往往是隨機發生,而很難受人們的意志所支配。茶花傳入國外,新品種則以驚人的速度增加,當今世界茶花品種已超過1萬,其原因就是掌握了雜交育種技術。例如,英國人曾用山茶、怒江山茶、西南紅山茶、茶梅、雲南茶等進行各種組合的種間雜交,而育成許多新品種。全世界山茶屬植物約有90%的種產於我國,我們應當利用這種資源優勢,在採用傳統育種方法的基礎上,積極推廣種內雜交和山茶屬間各種組合的種間雜交,以選育全新的黃花和其他色彩斑爛的品種;選育株型、花型均小,適於盆栽的品種;選育花型優美、具有芳香的品種;選育抗病耐寒、適應性強的品種。

  山茶栽培技術在古文獻中所見也很少,《群芳譜》談到「磐口山茶」、「鬯口山茶」宜用播種。《花鏡》指出茶花正月可壓條,三月可下種。近代得知山茶種子須層積才能發芽,種子曬乾後再播種,便很難出苗。扦插未見記載,關於用嫁接法繁殖種苗較為多見。宋代,杭州花農嫁接山茶已有高超的技術,咸淳《臨安志》提到馬塍嫁接山茶,有一本而十色者。《群芳譜》提到山茶嫁接:「四季花寄枝宜用本體,黃花香寄枝宜用茶體……以單葉接千葉者則花盛樹久,以冬青接,十不接一」。文中提到用單瓣山茶作砧木,則嫁接苗生長健壯,用遠緣植物作砧木,嫁接不易成功。

  《群芳譜》引用《劉克莊山茶》詩,談到盆栽山茶:「青女行霜下曉空,山茶獨殿眾花叢。不知戶外千林縞,且看盆中一本紅。性晚每經寒始折,色深那愛日微烘。人言此樹尤難養,暮溉晨澆白課童」。從詩中可見,山茶盆栽較難養護。據雍正《臨安府志》載,通海縣,故治即今雲南建水縣,有三元宮,內有山茶一株,奇豔異常,姿態優美,明弘治間將該樹貢入御苑而不花,後發回本觀又復開花,這說明茶花引種栽培也較困難。《群芳譜》還認為春間臘月可移栽山茶。《花鏡》認為山茶性喜陰燥,不宜太肥,忌用新糞,九月到十二月均可移栽,十月須注意澆溉。《學圃雜疏》指出,山茶開花前須疏蕾:「蕊多輒摘卻,僅留二三花。」山茶之所以栽培困難,主要原因是山茶喜歡酸性土壤,而忌鹵鹼土,清徐壽基《品芳錄》已指出山茶宜用山泥培壅。除此以外,山茶不耐嚴寒,《學圃雜疏》曾經提到,隆冬時在茶樹上方,搭架屋幕,以幫其越冬,春日則拆去。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高級園丁
  • 154

    主題

  • 5596

    帖子

  • 1

    粉絲

聯絡園藝館|手機版|HKplants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Discuz Team.